六十载体育耕耘路
- 发布于:2024-10-29 07:29:58
- 来源:24直播网
刘立亭
刘立亭在河南大学逸夫图书馆前。
刘立亭生于1905年,为体育事业奋斗了一生,在篮球、排球以及网球方面取得骄人成绩,是河南省德高望重的体育界前辈。他曾任教于原开封艺专、原开封师范、河大附中、河南大学、原河南医学院。他的梦想是为体育事业奋斗60年,他如愿以偿。
一
刘立亭与体育的结缘极富戏剧性。他自幼跟随自己本家的二叔念私塾,直到18岁才从“洋学堂”毕业。读初中时,他要到十几公里外的县城读书。那时想要供一个学生读书并不容易,幸有明事理的母亲支持,刘立亭才能在城里读书。不过,吃的是自己带的干粮,为此,他三天两头地往家里跑。长此以往,刘立亭练就了两条“飞毛腿”。上初中二年级时,同村的一位同学约他一起去上海考学。外面精彩的世界太诱人了,特别是国际大都会上海,但是,去上海考学花销实在太大,刘立亭的父亲并不同意。心软的母亲偷偷卖了两亩地为刘立亭凑够了盘缠。可是,考试的结果却有点出人意料,和刘立亭同去的同学名落孙山,而刘立亭凭着田径800米和3000米的优异成绩被当时的上海东亚体专破格录取,从此开始了他的体育生涯。
在当时,上海东亚体专是中国最老的一所体育院校,教学秩序井然,且有名师任教。刘立亭在这里系统地学习了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网球等基础知识,特别是球类运动的不同特点和战略战术。在求学期间,刘立亭就萌发了教育救国的想法。他不甘忍受“东亚病夫”的侮辱,刻苦训练,从而激发了体育强国的梦想。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刘立亭就是从上海出发开始人生远征的。
上世纪20年代末,刘立亭从上海东亚体专毕业后,回到开封工作。但是,由于当时社会动荡、连年战乱,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他的体育才能才得以发挥出来。
往事如烟。在那个毕业即失业的特殊年代,刘立亭一直漂泊,从开封到百泉,再到洛阳,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而奔波。直到1943年,刘立亭到迁至潭头的河南大学任教。那个年头,体育教学要场地没场地、要器材没器材,想上好体育课实际上并不现实。无奈之下,刘立亭只能因陋就简、量力而行地开展一些体育活动,因此,想要做出一些成绩是遥不可及的。
然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945年,河南大学迁回开封,刘立亭再也不为运动场地而担忧了。河南大学有东西两个操场,东操场的旁边有一口自流井,刘立亭便因地制宜将此操场建成一个足球场,并培植草坪。就当时而言,这个操场堪称为最先进的足球场,当时调入河南大学的足球教练孙朝元对此倍加赞扬。西操场虽然杂草丛生,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平整出一个个像模像样的篮球场来。由于开封人喜爱篮球运动,刘立亭便有了在开封发展篮球运动的想法。他想借助开封人对篮球的喜爱,推动开封篮球事业的发展。他在开封挑头成立首个教工男子篮球队,这支球队以河南大学的戴文俊、张庆林、孙朝元,和开封高中的戴立修、刘永昌、杜吉存等体育教师为主要队员,当时他们大多已过而立之年。在当时开封举行的篮球比赛中,他们屡战屡胜,那时的灯光篮球场常常人满为患。这支球队对开封篮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尽管在开封战无不胜,开封男篮却在城际篮球比赛中屡战屡败。为此,刘立亭打算开始在开封培养篮球后备人才。当时一无资金,二无场地,谈何容易。1946年,恰逢上海征轮男子篮球队来访,征轮队和开封各支球队比赛总是以大比分获胜。这让开封篮球迷大开眼界,似乎是在看征轮队的篮球表演赛。征轮队的造访为开封篮球的发展打开了一扇窗,改变了开封篮球的发展轨迹。实事求是地说,征轮队相当于当年NBA的公牛队,其主力中锋屠文龙后来在中国国家篮球队效力,打的是主力中锋的位置。
一天,一位“不速之客”来到刘立亭的家。这人瘦高的个头,下着运动裤,走路一副轻盈潇洒的模样,刘立亭一眼就认出了他就是屠文龙。原来,屠文龙趁着球队的休整时间,慕名来到刘立亭家看望他。因为屠文龙早就听说刘立亭在上海东亚师专的表现,知道他不仅以中长跑出名,而且在当年上海组建的华联篮球队担任后卫。该队因打败过不可一世的美军水兵队而名噪一时。屠文龙是体坛的前辈,刘立亭一向为人随和,两人一见如故。屠文龙直言不讳地说,因为征轮队有更多的机会与来访的外国篮球队交手,所以能及时吸取国际篮球的先进经验。对开封篮球的发展,他们取得了共识,那就是培养篮球后备力量。酒逢知己千杯少。他们边喝酒,边聊起篮球的种种话题,直至深夜,两人竟喝了一坛子酒,喝得酩酊大醉。之后,刘立亭为培养篮球后备力量的事情四处张罗,终于在东大寺阿訇的支持下,在开封组建了第一支回民男子篮球队——骨干队。刘立亭任教练,并请屠文龙给予指导,屠文龙爽快地答应了。
屠文龙是个认真的人,他亲临球场为队员做示范动作,把篮球队分成甲、乙两队演练战术。屠文龙的言传身教给骨干队以极大的鼓励。其实,篮球运动有其自身规律,基本技术掌握了、战术意识增强了,打起球来就会得心应手。篮球是个集体项目,讲究团队配合。屠文龙的指导和讲解让队员们茅塞顿开,明白了篮球运动的要点。通过三四个月的训练,队员们的球技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们邀请了当时河南省内的一支强队——商丘八德男篮来汴比赛。这场比赛,骨干队竟然出人意料地赢了,队员们士气大振。东大寺随后又组建了一支回民少年篮球队青龙队作为骨干队的后备力量。至此,开封篮球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为开封篮球运动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骨干队为了感谢刘立亭的辛苦付出,过年时特意给他送了一些牛肉,这在那个衣食紧缺的年代是极大的谢礼。
二
新中国成立后,刘立亭因伤病转而抓排球训练。
1948年,河南大学迁至苏州。一次,刘立亭在当时的东吴大学参加网球比赛时,不慎扭伤了左脚踝。当时,河南大学医学院骨伤科为刘立亭采用了保守疗法。但是,只要运动量一大,刘立亭的脚踝就会肿得像馒头一样。这样反反复复,严重影响了他继续在篮球场上驰骋。返回开封后,刘立亭曾专程到洛阳看病,医生依然建议采用保守疗法。
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号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当年,这一号召像军令一样,大家都要执行。由于各级领导都在抓体育运动工作,这为刘立亭增强了信心。特别是当刘立亭看到以黄亨、黄伦为首的台山县男子排球队,队员们光着膀子、赤脚就打败了罗马尼亚国家男子排球队。这场比赛成为刘立亭立志发展排球运动的样板,他要以此为标杆来开展河南大学排球运动,带出一支像台山县排球队那样优秀的球队。当时河南大学运动场地少,学生却在逐年增加。面对这样的困难,刘立亭自有一套办法。他将篮球场和排球场套用,排球的基本技术,如托球、扣球等可以放在操场空地上进行训练。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刘立亭为河南大学的体育运动发展绞尽脑汁。
由于伤病的困扰,刘立亭便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排球运动上。他是个认死理的人,既然做出了选择,便义无反顾地做到底。刘立亭在全校普及排球运动的基础上,组织班级、院系联赛,从中选拔尖子队员,从而组建了校男女排球队。训练中,他以身作则,每天清晨跟队员一起上早操,不厌其烦地为队员做示范动作,把球队分成两队进行战术演练。有时,他还会邀请兄弟学校的排球队来校进行比赛,以赛代练,在河南大学营造了浓厚的排球氛围。
刘立亭身体力行,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球员,队员们十分感动,成绩也随之突飞猛进,河南大学的排球运动逐年进步,刘立亭在其排球生涯中书写了辉煌的篇章。
三
1955年是刘立亭执教河南大学男排女排最辉煌的一年。当年,河南大学男子排球队取得全省排球联赛冠军,曾多次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比赛。由于当年省男子排球队的主力队员多来自河南大学,刘立亭理所当然成了省男排主教练。省男子排球队的组建以河南大学校队为基础,其主要成员有李家陶、谢志征、赵杰等人,还有全国火车头队的个别队员,如刘启膜。
不仅如此,刘立亭还十分关注中国女排的发展。从1954年到1955年,他先后向中国女排输送了4名河南大学学生,如何丽丽、李洁英、白丽君等。为此,刘立亭成为全国排球协会会员(系河南省首位全国排球协会会员)、河南省排球协会副主席、河南省体育科协理事。
为了进一步提高河南排球的技术水平,刘立亭被派往广州向大松博文(中国女排第一任日籍教练)学习排球的训练方法。刘立亭回到开封后对队员说,大松博文有许多先进的训练方法,如大运动量训练、大力发球、一传接发球技术、二传配合攻击手的动作要领等,特别是“间断训练法”对排球技术的提高非常有效。他唯一不赞成的是,大松博文常常对那些完不成训练任务的队员动粗。运动员给大松博文起了个“魔鬼大松”的绰号。大松博文对中国女排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刘立亭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经验。刘立亭并不满足以往的成绩,欲将河南的排球运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1956年,当时的河南大学医学院被从河南大学分出来,刘立亭跟着到了郑州,该医学院更名为河南医学院。当年,刘立亭任河南医学院体育教研室主任,兼任省男子排球队主教练。
从1957年起,河南医学院男子排球队增加了主力队员李复兴、刘汝生等人。3年间,该队曾参加省市举行的5次大学生男子排球联赛,4次夺冠,从而奠定了河南医学院男子排球队在河南排坛的领军地位。
1959年,河南医学院男子排球队在省大专院校男子排球联赛中荣获冠军。
1960年,我国国民经济处于暂时困难时期,饭量大的队员常常吃不饱。刘立亭克服困难,仍率领河南省男子排球队奋力拼搏,终于在全国排球锦标赛中荣获第一阶段的冠军,并向国家队输送后备人才。
体坛儿女奋力拼搏,刘立亭对河南排球事业的贡献有口皆碑。在刘立亭退休后,河南男子排球队队员刘启膜接替他担任主教练。刘启膜率领全队仍保持上升势头,在全国排球联赛中保持领头羊的地位。刘启膜曾在刘立亭的追悼会上动情地说:“刘老师是河南排坛的泰斗,他为河南排球运动的发展付出了毕生心血。我们要师承他奉献的精神,将河南排球运动不断推向前进。”
四
说起刘立亭对网球的痴迷,完全是兴之所至。即使在生活异常困难的情况下,他都没有放弃。教学之余,他常常对着墙壁自己打网球,以保持良好的手感。一有机会,他就找球友张静吾打球,不过张静吾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刘立亭的网球技艺得益于在洛阳的那段时光。
1959年,刘立亭已经54岁了。他不顾自己的年龄大,毅然代表河南省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届全运会,并取得进入半决赛的好成绩。当时,刘立亭是该届运动会年龄最长的运动员,因此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对于刘立亭来说,1986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那年,他被评为河南省第一位体育教授。这本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他却淡然处之,原因还得追溯到32年前。1954年,刘立亭在中山大学读书的儿子回家后告诉刘立亭,刘立亭在上海东亚体专的同窗丁奉堂已评为教授。刘立亭听后说:“那有什么?也许只是运气好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人生信条。刘立亭有着老实做人、与世无争的处事原则。他常说,吃亏人常在。因此,他为人低调,对名利看得很淡。1986年,刘立亭已经为体育事业打拼了60年,虽然教授头衔来得晚点,但也算是对他一生都在为体育事业而奋斗的认可。退休之后,刘立亭衣食无忧,生活过得怡然自得。夏日,刘立亭每天都要去游泳池跳水,不知道谁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了电视台。一天,刘立亭照例去跳水,做准备活动,试水温,然后以难度较大的姿势跳水,围观的人连声为他叫好。这个瞬间被省市电视台的记者给记录了下来。不过,上岸后,刘立亭的心率达到每分钟190次,他的医生好友建议他再也不要做这种危险的运动了。
刘立亭的一生是为体育事业奋斗的一生。他能够以体育运动的方式倾注对生活的热爱,实现了他毕生追求的体育强国梦。
相关资讯